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慈濟-陳畹蘭副教授

《陳畹蘭》 專任副教授

專長:

臨床心理學

健康心理學

情緒困擾議題

藥物濫用處遇

最高學歷:加州專業心理學院舊金山分校臨床心理學博士

實務經驗談

陳畹蘭老師的心理治療的取向為心理動力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在美國的臨床心理學實習期間,老師曾在分別在UCS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的 trauma recover center和Stimulant treatment outpatients programs(STOP)、Richmond Area Multi-services— outpatient clinic,以及psychological services center-family violence institute等幾個機構接受訓練。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創傷受害者、藥物成癮以及受情緒困擾的個案。老師表示在過去的實務經驗中,服務對象大多是處於社經地位較底層的個體。而這樣的實務經驗讓她學習到心理治療不應該只服務社會中產階級或高知識份子,心理治療應該能夠更普及化,以用來幫助社會中的弱勢團體。

除此之外,老師在美國求學和實習的經驗,也讓老師親身經驗了成為minority的感覺,此種經驗更讓老師覺得在與個案的互動過程中,尊重多元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方向

陳畹蘭老師目前的研究重點主要在探討:情緒的改變如何影響社會適應、想法和行為,相關的研究包含:

1. 情緒對於認知行為改變之探討

2. 情緒調解對於社會適應之影響

3. 形成情感疾患的危險因子之探討

未來,將延伸目前的研究至臨床病人的研究上,特別是針對情感疾患的高危險群和病人,希望透過研究的證據,提供更有效的早期高危險群篩選方法和介入方式。

給研究生的建議

研究生在求學和實習的階段,對於接個案應該不陌生,但我們真的可以了解個案在接受心理治療當下的感受嗎?對於此,老師建議研究生在求學的階段,或許可以嘗試讓自己有成為個案的機會,也就是讓自己有親身的經驗去接受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這個方式,不僅僅可以幫助助人者在提供幫助之前得以處理自己相關的議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助人者在面對個案時更能有同理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