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實習經驗分享

實習經驗分享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研究所 張琇雁

全職實習是讓我很期待的。在學校待了二年,對於研究領域已經感到有些疲累了,因此非常希望能轉換環境,而全職實習正是一個好的時機點,可以讓自己沉澱、暫停研究的腳步,也更接近臨床助人者的實際工作情境。

進入到臨床醫療情境,一開始面臨的就是寫衡鑑報告的難題,這真是一門學問。對於在學校已經習慣某種思維方式的我來說,常發現腦袋總是轉不過來,衡鑑報告的寫法與如何回答轉介問題常存有很多的疑問,個案概念化整理也不知從何處下手。於是看起來簡短扼要的衡鑑報告,卻超乎想像的難完成,搞得我不禁捫心自問:我到底哪裡不行了?!還好進步的空間也大,雖說這也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方式,但很開心的是督導最後回饋說我進步多了! 真是值得高興。

治療更是ㄧ項考驗。一開始的蒐集資料還算是我覺得最順手的,但坦白說其他都不怎麼好,只能偷偷安慰自己說:沒關係啦!人就是要在挫折中成長。有時光是我們經常掛在口頭的同理心,如何傳達給個案了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會發現在學校裡學到的真像紙上談兵,臨時還真找不到有啥武器可用。有時傻在那邊,硬要擠出些話;有時心理盤算著趕快回應,避免沉默;有時專注在自己想討論的議題上,但忽略到此時此刻訊息,事後挫折的發現這樣做不對。治療過程中也常冒出意外,譬如說:個案的中途流失(drop out),更是晴天霹靂,就像是對妳個人的否定一般,總是難以面對而反覆思考我做錯了什麼,感到挫折與懊惱,然後學習釋懷;治療中期開始期待個案能夠改變,當停滯不前時,又開始焦慮,擔心自己不能為個案做什麼?過程中也常企圖改變個案的想法、信念或價值觀,希望個案能變得更進步,但往往不見得是如此。與個案接觸的經驗,常會讓妳從中得到很多的想法與自我反省,以及更真實的面對自己。我是一個鴕鳥心態、不願意面對問題的人,但治療教會了我應要勇於面對與自我接納,更可以承認與接受自己的短處,不做你永遠都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轉念與實踐也變成是自己個人的課題。

與醫院督導的關係,有點像是老師與學生,但其實有段大差距。對於督導給予的建議與想法,雖然是站在希望學生越來越好的角度上,但卻讓我有時難平心靜氣的接受,覺得吹毛求疵、生氣,或是感到被批判,為什麼呢?督導與學生間的意見溝通,我的感覺有時就像是被宣判,只能被動靜待結果:通過還是不通過?想當然爾經常有很多的不通過。但事後回想就會發現自己或許把個人不滿情緒加諸在督導身上,如果能夠承認自己真的表現得不夠好,並拋開我們對督導個人的想法,單純解讀文字訊息,以及做好情緒的自我管理,或許與督導的關係能更輕鬆看待。

實習前的心理準備,實習過程中的調整,我覺得挺重要的。且實習過程中不僅是學習臨床知識,也需要學習如何互動與相處,我也得承認很多時候實在要靠著外在力量(也就是壓力)逼著自己進步。很快的一年實習就這樣過去了,不管是痛苦、鬱悶或愉快都過去了,且驚訝的發現你似乎成長了不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