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一條在臨床組學會的有趣公式

一條在臨床組學會的有趣公式
台大心理所臨床心理學組碩士班 畢業生

某天,我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學弟說:「學長你可不可以寫一篇有關於你在臨床組這幾年的心得呢?」。掛掉電話後,我歪著頭想了又想,到底要寫什麼呢?回想這幾年來有一個問題「你們怎麼唸那麼久?唸那麼久到底都在幹嘛?」。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經驗中,點閱率算是蠻高的。恩,我想我就用這個問題來做為本篇文章的主題吧!分析這個問題本身,就數學的角度來說,答案是多重解,但是通常近似於一個常數。那這個常數是多少呢? 談到這部份就可以先以一個case study來回顧一下。

還記得剛開學時,老師說:「我想你們大家就加油一點,我們老師都盡量把課程安排好,各位一進來就好好做實驗。二年級收完data,趁實習時寫論文,然後實習回來就可以離開啦!」。年輕時候熱血的我,就天真的想,「好,我拼一點,要來給它三年就畢業」。在過程中,眾多課程蜂擁而至,跟打怪一樣,打都打不完。上課之外,周末就是趕工做文獻回顧、實驗設計、收data。然後,從學期中開始,就會有種像打三國,最後敵人攻進自己家一樣的感覺,開始想「算了,隨便他好了…」。

接下來,就是幫大家整理一下這整個研究所過程怎麼用臨床心理學名詞來代換。就壓力模式來說,有人命運比較需要磨練,所以就選到比較難的題目或跟到比較認真的老師;反之有些人命運比較不需要在此時磨練,所以就選到比較容易或跟到比較寬鬆的老師,而這些都可以當成個體因素。健康心理學都學過,個體因素會直接調節壓力產生過程。當然,大家互相吃飯、幫忙及鼓勵,都是社會支持的一項,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也會直接調節壓力產生過程。在appraisal的階段,這就是我們學CBT最能運用來調整自身思考及看待事物的最佳時機。經過這階段後,就會運用「問題解決」,如:要怎麼跟老師說實驗結果才不用再繼續做下去;或是「情緒抒解」,如:好好的出去玩,發洩一下鬱悶的心情。最後經過上述這些階段,運用diathesis-stress model,就會得出一條公式,「壓力 x 個體本身的特異質 = 畢業年限成反比的數值」。

恩,不過,根據review paper指出,此數值通常等於四。恩? 真的是這樣嗎?這個有趣的公式,分享給大家。大家也可以算一算,「你!到底幾年能畢業呢?」。以上純屬娛樂性質,分享給大家,祝大家的畢業數值都小於四!加油!

1 則留言: